西安,既是千年之都又是“碳水之都”,種類豐富的各類面食極大程度地滿足了西北人民味蕾和情緒的雙重需求。
糧食是城市煙火彌散的重要推手和承載,更是城市人民幸福指數的增長密碼。保障糧食安全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強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物質基礎”,無不體現著糧食安全在黨和國家重大戰略中的分量。
陜西糧農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陜西糧農)是陜西省政府、省國資委整合省屬國有糧農企業組建而成的公共服務類企業,是全國最早成立的省級糧農一體化企業。
每年臨近5月,陜西糧農的夏糧收購工作就會如期開展,截至目前陜西糧農已形成了關中、陜南、陜北的“中心庫—收納庫—收購點”三級糧食收儲體系,形成了貫通西北、華北、東北的糧食購銷業務布局。躋身全國糧油行業省級企業前5位,相繼成為“中國好糧油”首批省級示范企業、第一批國家級糧食應急保障企業,為穩定區域糧食安全提供了基礎支撐。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也逐漸展開,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中也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化推進格局,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當農業產業遇上數字經濟,陜西糧農如何為糧農行業發展插上“數智化翅膀”?
數字管理 協同創效
陜西糧農的數字化躍遷之道
陜西糧農積極踐行數字化、信息化。在集團主營業務層面,“十四五”期間,陜西糧農將通過科技與服務,運用科技轉化、產業驅動、數字賦能等手段,加快建設全方位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加速推進旱作智慧農業示范園和現代種業、高效農業示范基地建設,拉長鍛強“從種子到食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條,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做出積極貢獻。
在集團管理運營層面,數字化管理已成為集團亟需轉型的關鍵點,陜西糧農共有經營公司24家、生產單位66戶,組織結構多元,下屬一級和二級子公司較多,如何形成集團上下協同一體、高效推進和數據追溯,是數字化管理的核心需求。
陜西糧農基于集團信息的戰略規劃,明確了對協同運營平臺的建設需求:拋棄傳統的煙囪式架構,不再是傳統的OA,而是具有協同運營理念、適合敏捷業務的特性,同時結合前端應用和移動化需求,可以實現統一、連接、融合、共享的一體化協同運營平臺。
基于以上需求,并經過嚴格的POC測試,讓各家廠商在集團部署了各自的產品,最終選擇攜手致遠共同去建設陜西糧農新一代協同運營平臺。
集團綜合運營平臺應用規劃
運營在線監管平臺
守住“種糧賣得出”底線
陜西糧農集團所屬米、面、油加工企業年加工產能達180萬噸,省內外面粉日加工能力超過7300噸。通過致遠購銷監管平臺,集團領導能夠實時觀測到50家子公司每日糧食購銷情況,實時掌握糧食增產情況,守住農民“種糧賣得出”的底線;并通過協同運營平臺做到與NC系統的集成對接,結果以清晰直觀的數據報表展示子公司糧食購銷各維度指標。
子公司業務人員通過協同運營平臺發起統一審批流程進行數據上報,經審批后通過數據報表生成每日購銷報表,充分發揮數據價值推動糧食產業提質增效,提升集團對糧食安全體系風險管控能力。
數據中臺
實現國企向數據要管理
以上提到的各類糧食購銷數據指標一方面通過致遠數據中臺完成向下收集和匯總,另外一方面通過數據交換將上報至陜西省國資委。陜西糧農集團借助依托協同運營平臺COP已實現了數據中臺驅動管理的協同平臺建設,實現國資監管的數字化與創新應用。使集團糧食管理、投資管理、人事管理、三重一大等各業務在協同系統中流暢運行,并通過系統查詢、統計的功能實現數據的自由流動。
通過數據中臺減少重復填報數據,數據直接從中臺獲取,不需要基層及各部門再次重復填報,依靠數據中臺持續積累信息和數據,實現“一數多源、一源多用、整合共享、統一口徑”的建設目標,做到數據越報越好報。
統一上報入口:實現多個系統統一接入、數據互通,統一數據展示,并對多個系統的數據進行快速加工,審核、分析;通過45個標準接口實現指標數據上報國資委,實現填報、審核、管理功能,覆蓋無管理系統的全部國資監管指標,極大方便了無信息化支撐的業務單元和分子公司的全面指標填報。
數據智能化填報:集團負責人對各自負責的數據指標進行審核、批準操作,系統根據操作自動生成相應上傳文件,進行歸檔與最終數據上報。
自動生成可視化報表:不管業務數據來源何處,都通過圍繞集團核心業務場景,形成全面的數據報表,統一查看。以數據支撐業務決策和分析建模。
協同運營平臺
將數字化落到實處
作為2017年就成為“中國好糧油”首批省級示范企業,陜西糧農不斷落實國企數字轉型措施,打造以企業降本增效為初衷目標的統一協同運營平臺,激活集團發展內生動力,加速推進“中國好糧油”示范企業和品牌深入打造,讓糧食安全落實產業全鏈、讓人間煙火遍布四海風情。
統一門戶:通過協同運營平臺,糧農集團建立統一協同門戶成為工作總入口,成為集團多組織、多角色、多形態的自助服務門戶,分別涵蓋集團預算、資產、HR、采購等業務場景應用門戶。從PC電腦、手機移動再到大屏展示,實現全套門戶應用的不同展示。
公文管理:依托協同運營平臺,在全流程和全周期的公文管理的基礎上,注重系統與系統、單位與單位、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多組織、全層次交互過程,深度還原實際應用場景,完全模擬手工公文處理的流程,全程留痕、自動套紅、支持手寫簽批和電子簽章。最終實現公文簽收發一體化,成為符合國家最新公文管理標準與規范的高效公文創新應用。
三重一大:建設糧農集團重大決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大額資金運作制度執行落地,實現權力行使透明化、流程管理精細化、預警處置實時化。
統一審批與智能單據:以智能單據為驅動核心,打造糧農集團業務、運營不同業務場景的在線化表單應用。其中通過協同運營平臺COP做到單據的自動填寫、歷史參照、相關數據及業務流程預測,完全打通糧農集團跨部門、跨業務場景的表單與流程同時關聯。打破信息壁壘,實現數據的自由流動。
人力資源管理:通過數字化人事管理平臺的搭建,實現對糧農集團2000名員工的有效管理,解決了以往人事管理中招聘沒有人、薪酬不會算、人員難統計等痛點問題。為糧農集團復雜龐大的人員組織提供高效運營平臺。
法務合同管理:通過建設陜西糧農法務合同管理,完成規范合同的審批、變更、補充過程,對合同檔案進行電子化、標準化、集中化存儲,增強國資集團的風控能力,促進合規化專業化經營。
投資項目管理:按照國資監管上報要求,實現年度投資計劃填報,投資項目進度填報,投資項目調整,投資項目開工等,可根據子企業上報數據實現數據匯總自動化和校核自動化;通過國資上報、股權投資、固定投資等項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落實“管資本”為主的投資監管要求,規范投資行為,優化資本結構,實現集團資本保值增值。
農穩社稷,糧安天下。陜西糧農通過構建覆蓋集團所有部門的協同運營平臺,利用數字化手段實現了糧農集團業務生產資料轉變為數據生產力,并反哺業務。有效推進辦公自動化、公文交換無紙化、國資上報自動化、管理決策支持網絡化等,實現“協同辦公+協同業務+協同集成”的數字化轉型落地,以數字化激活集團更多內生動力,更好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繼續扎實推進“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