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由北大國發院BiMBA商學院、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章分社主辦的“數字化時代的組織進化與協同共生暨《協同共生論》悅讀會”在北大國發院召開。致遠董事長徐石作為《協同共生論》的聯合作者受邀參加本次會議,并與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陳春花,小米集團、騰訊等企業代表一道,就商業新生態環境下的協同共生內涵展開深入探討。
悅讀會現場
協同共生是未來組織進化的重要方向
《協同共生論》是中國管理學派崛起的代表作,是“管理學在中國”系列首部作品。該著作探討了協同共生的效應,提出了協同共生的框架和管理模型,探索了數字技術如何通過協同共生重構企業價值。旨在通過勾勒組織的進化和實踐創新,揭示價值創造的新范式。作為協同共生論的提出者,陳春花教授在會上做了“協同共生效應”主題演講。
陳春花教授表示,數字化正在吞噬整個有形的工業世界,我們原有熟悉的世界在數字技術的幫助下,經歷了巨大的更新和調整,在更大程度上數字世界帶來的效應和產生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過整個工業時代,組織價值創造呈現新范式。在這種新范式下,獲取協同共生效應將成為組織進化的重要方向。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
北大王寬誠講席教授 陳春花
具體來看,“協同共生”是指共生單元通過不斷主動尋求協同增效實現邊界內組織成長、跨邊界組織成長、系統自進化,進而達到整體價值最優的動態過程。而所謂“協同共生論”,就是指實現協同概念。即在實現整體價值最優的動態過程中,達到協同共生效應、架構、管理模型及價值重構關鍵要素的管理方法。
“協同共生效應的核心是獲得增效作用。”陳春花教授認為,相對于傳統企業組織,數字化企業的價值定位一直在延展,而“協同共生”可以將企業的價值空間進一步放大。協同共生歸納為組織內部協同共生、組織外部協同共生,以及組織內外協同共生三大類別。由內而外逐級遞進,組織的協同范圍越廣、協同要素越充分,其獲得的增效作用就越大。
在協同共生服務領域,目前已經有部分數字化廠商走在前列。致遠以協同云平臺為基礎,廣泛鏈接企業客戶、生態伙伴、行業ISV等資源,通過協同云構建協同共生生態模式,有力推動了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
加碼協同實踐釋放企業數字生產力
致遠作為協同管理軟件的開創者和實踐者,徐石從協同實踐的角度在會上給出了協同廠商的思考。徐石認為,現代的生產關系和生產模式已經發生重大變化,過去傳統的生產思想缺少了對數據資源利用,而隨著管理思想、管理實踐以及管理系統的迭代演進,數據資產將成為未來企業的一項重要運營模塊,協同共生就是數據資源管理運營的密鑰。
致遠董事長 徐石
從致遠的協同思想來看,企業組織的協同范圍可以依次分為工作協同、業務協同、系統協同、產業鏈協同及社會化協同等五個層級,而企業協同的要素涉及到工具、行為、流程、決策、文化等。可以說,協同是貫穿企業內外各個模塊的管理范式,可以幫助企業充分利用數據資產,釋放組織數字生產力。
為了加強協同應用實踐能力,致遠目前已構建起成熟的協同平臺和技術支撐,即協同運營平臺COP。以七個統一思想為基礎,COP為企業提供賦能員工、敏捷組織、業務創新、智慧決策、文化塑造、生態協同等六大價值,并通過協同云服務幫助客戶和商業伙伴實現營銷在線、實施在線、定制在線、運營在線、客戶在線以及生態在線。
在致遠服務的眾多用戶中,已有諸多數字化先行者在用協同共生的方式,構筑了屬于他們自身的協同生態模式。比如中糧集團基于統一工作流平臺,實現百企萬人大協同。此外,致遠幫助貴州省政府、中國建筑、中國電建、東風汽車、小鵬汽車、山東黃金、中國一重等眾多先行者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在徐石看來,今天的整體要大于個體之和,任何一個組織都不能獨善其身。同時,這個“整體”一定不是孤立的,是它的行業、產業和領域的一種新的組織方式,協同共生的價值正在于此。
致遠的協同研究經歷了從理論與實踐,到科技與應用等各個階段,已經具備了堅實的協同服務基礎。為了進一步夯實協同理論與實踐的連接,將協同共生價值更好的賦能政府和企業用戶,一年一度的協同行業盛典——“2021中國協同管理高峰論壇暨致遠第十一屆用戶大會”將于11月5日-11月8日召開,致遠的協同發展腳步將更加篤定,未來的協同生態版圖也更加值得期待。